武汉市蔡甸区招商引资的对策建议
本文以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提出以市场化、专业化招商模式,加强地方产业链构建为核心的针对三方面问题的对策建议,包括:正确定位政府经济职能、加强中介招商组织培育、提高招商专业人员招商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精准招商,提高思想认识、改进服务、强化监管、抓好突出问题解决。以期能为蔡甸区政府招商引资职能不断优化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一、转变政府职能
1.1 正确定位政府经济职能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促进政府主导向政府统筹模式转变。政府的职责应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统筹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负责颁布并实施;统筹制定地方产业规划,建立投资产业目录,提供给投资者和招商中介;加强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优良的营商软环境;增加公共产品服务供给,弥补市场不足;加强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监管,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引导投资者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遵守社会责任,诚信守法经营;维护社会利益,敢于担当,妥善解决或化解发展中各种冲突和矛盾。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改革,建立全面、科学、完善的工作流程,树立政府公信力和良好形象。
坚持引陪并重原则,要一手抓新项目的引进,一手抓已落户项目的培植,改变过去重“引”轻“陪”的做法,始终把项目引进作为招商引资的龙头工作,把项目培植作为招商引资的延伸内容,切实做到引陪并重。
1.2 加强中介招商组织培育
中介招商包涵以商招商、校友招商、招商大使招商和专业中介机构招商等,政府要逐步转变主导型的做法,慢慢从招商引资的具体活动中淡出,培育招商中介、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中介招商与传统政府主导招商引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一是有利于政府从具体的招商工作中脱离出来,使政府有更大的精力管理公共事务。二是有利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从事招商引资活动。三是专业的招商人才和技术,有利于降低招商引资成本,提高招商质量。如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大量的中介机构、商会组织承担招商引资任务,发挥作用明显。
1.3 提高招商专业人员招商水平
加强对招商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聘请专家授课、招商专员现身说法,对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人员在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地方招商政策、交际关系和谈判技巧等方面作专业化培训,并定期考核。对招商人员实现优胜劣汰制,吸纳优秀招商专业人才。拓展选人渠道。采取公开遴选、社会招聘和组织安排等形式,筛选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经济工作的年轻人才从事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一个平台。做好保障工作。政府主动担责,制定招商差旅与招商接待经费管理办法,解决好招商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和实际困难。
二、壮大产业发展
2.1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激发招商引资新动力
积极探索市场化、专业化招商模式,政府部门积极对接招商中介机构、咨询机构,发挥好招商大使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形式,实现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力争在引进重大工业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利用区内各类优势资源,盘活存量空间,牢牢把握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全面建设、地铁蔡甸线即梅开通等大好机遇,精心策划包装,强化宣传推介,在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电商(跨境电商)等方面引进一批项目,扎堆落户,提升区域人气,做大经济总量。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形成集聚效应。要根据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已形成的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重点产业,同类型或同产业链企业集中布局,形成产业集聚发展。要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实力商业等综合配套设施。
2.2 在精准招商上巧做文章,提升项目支撑带动力
围绕“三大重点”平台,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化精准精细招商,引进一批能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做大总量、赢占先机的优质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强化对外招商,加快推进中法生态城建设。协助中法新城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发挥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等重要平台作用,强化对瑞穗银行、仲量联行、戴德梁行等专业咨询机构联系,广泛获取优质外资项目信息,增强外资项目储备,进一步提升优质外资项目引进比重,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孵化区。强化产业链招商,助力蔡甸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积极承接上海、深圳等地转移的产业项目,全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拓展完善区域产业链。加大下一代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信息研判和推介招商力度,着力引进 3 家左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吉利),把握东风“云峰”(东风日产)项目的落户及东风本田三厂投产达产的机遇,引进 8-10 家传统日资汽车零部件企业。深入研究智能装备产业目录,紧盯核心企业在华中区域布局动向,加大对接洽谈力度,积极推进牧野等一批智能装备产业向尽早落地。抢抓 5G 商务推广机遇,加大在云计算、新材料等产业方向研判力度,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引进实现零的突破。强化现代服务业招商,项目引领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立足全域旅游大势,整合蔡甸生态资源,按照“全景化建设、全产业融合”的思路,积极引进具备较强实力的企业,实施整体打造、重点突破,助力全域乡村振兴。加大高端现代服务业引进力度,积极引进 1 家新零售、自营电商、商业综合体等产业项目,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
三、优化营商环境
3.1 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区委、区政府要加强对全区干部的思想教育,认真组织学习习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关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有关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切实使全区干部为全区的经济发展、为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要加强舆论宣传,克服与己无关思想,特别是对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更要加深认识,形成共识,增强行动自觉,为企业发展,为弘扬企业家精神,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2 在改进服务上多使气力,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
不断巩固扩大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成果,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商务招商干部服务质量。全链条优化项目引进全程代办服务,着重从严守准入门槛、加快推进速度、做好转交帮办等方面,提升招商引资项目引进服务质效。全力推进“放管服”、“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规范集中受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电子电器产品维修服务备案等服务事项的常规化运作,不断提高商务事项政务服务水平。
3.3 在强化监管上敢出实招,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
进一步完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加快组建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强化商务执法队伍建设,壮大普法、执法力量,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商务执法水平。进一步推进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打非治违等专项活动,加大对社会加油站(点)、商业综合体、农贸市场等商贸流通领域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建立商贸企业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生产网络体系。进一步强化对商业预付卡、汽车销售等流通领域监管力度,督促相关商贸企业及时备案,维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
3.4 抓好突出问题解决
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经过各级的努力,不少问题已得到解决,但目前还遗留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问题,特别是土地问题、办证问题、欠款问题,涉及的企业生存发展问题,涉及的历史遗留问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紧盯这些突出的难点重点问题,从企业生存发展着想,为蔡甸人民谋福祉出发,树立竭诚服务思想,以创新克难作风,尊重历史,勇于担当,逐一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给企业一个合理合法的说法。保住一个企业,留住一份信任。(作者: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