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
本文从企业服务视角来看,政府如何提高自身招商引资优势,通过做好企业服务,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切实提升地方对企业的吸引力,从而争取到更多更好的投资项目。
一、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
1.1 建立完善的招商机制
没有健全的组织机制,招商活动就不能有序开展,也就无法实现地区开展招商引资的既定目标。政府可以通过行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完善的招商机制,包括招商引资机构和招商行为两方面的建设。建立招商机构,除需考虑机构设置的一般原则外,还应充分考虑招商引资工作的特点及规律,科学合理加以设置。规范招商行为就是要处理好招商引资机构与招商活动的客体(投资人或投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关系,既要考虑招商行为是否符合政府部门的规定,还要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促使目标效果最大化。同时还要考虑招商行为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达到两方面的协调统一。
1.2 开展专业的招商工作
地方政府从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本地区的发展实际以及当地产业定位情况,制定长期的招商引资工作计划,绘制详细的招商图谱,框定目标企业,针对目标企业量身定做相关政策或者建设相关基础配套。通过搭建产业发展平台,瞄准重点招商项目,强化招商项目落地等多项举措,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项目招引的目标任务,达成招商引资既定目标。
1.3 制定优惠的招商政策
地方政府制定招商引资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发点首先就是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允许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对就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贡献大的项目,降低企业投资和运营成本,依法保护投资企业及其投资者权益,可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地方在招商引资政策的落实上通过坚持“一把手”带头推进,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常抓不懈,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全面提升。
二、当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已经超过四十年,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渐深化的社会背景下,地方政府现有的招商引资模式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原有的招商优势正在逐渐弱化、消失。细化分析,当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模式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部分地方政府未能履职尽责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发展,对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没有准确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能定位,做了很多政府不该做的事情,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在引进大型项目上,主观想法代替市场需求,制定高于市场基准水平不少的税收优惠措施。在服务企业上,地方政府没有履职尽责,未能从企业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导致隐患的出现造成社会不稳现象的出现。在职能转变上,存在管理代替职能的服务,简化政权没有落实到真正的位置,没有发挥市场的机制和作用,损害了企业投资的热情和信心。在遇到问题时,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管理盲区频现。
2.2 地区间恶性竞争影响整体利益
优质的龙头项目往往能带来巨大的收益,除去项目本身就可以解决地方政府诸如 GDP、就业、税收等很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同时这个项目还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甚至决定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能够争取到龙头项目的落户,在招商引资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地区政府为了一个招商项目恶性竞争的情况,地方政府会无偿为企业代建厂房,使用税收或者其他优惠政策抢夺项目。这种恶性竞争的存在虽然能够在短期内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吸引优质的项目落户,但是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利益以及地区的协调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不利于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
2.3 考核体系不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
现有的政绩考核体系总体导向是对量的追求,在改革开放过去的四十年这个考核体系有力的激发了地方政府对税收以及以 GDP 为核心的经济指标的追求,包括利用外资、一般工业投入等指标。于是各级政府层层分解、层层下达指标,在连续多年实现我国 GDP 以两位数的增长。这种政绩考核方式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造成了地区间的不合理竞争,表现在招商引资方面,则是片面的追求量的提升,忽视了质的发展。(作者:蔡佩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