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红河州推行“链长制”招商的思考
推行“链长制”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推动“一把手”招商的重要举措,也是着力解决招商引资难、项目落地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对红河州推行“链长制”招商工作的实际进行调研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情况
2022年3月,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州第九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落实中央、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提升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全产业链素质整体提升,有力有效推动产业强州建设,制定出台了《红河州推行链长制落实“六个大抓”实施方案》,正式吹响了推行“链长制”的号角,打响了“产业链”招商的第一枪。红河州依托“5+6”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聚焦重点产业,突出先进制造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重点园区支撑,着力推行绿色铝及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等3个千亿级产业链和现代物流、电子信息制造、新型化工、绿色型建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紫陶文旅、新能源电池及储能和通用航空及无人机等9个百亿级产业链,各链相继成立以州级领导为链长的产业链专班,在全州范围内抽调各条战线精干人员组建12条产业链专班,共抽调107人,其中,主任和副主任20人,内部抽调35人,外部共抽调52人。建立“高位统筹、链长负责、专班推进、联动招商、动态管理、合力攻坚”的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全面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
(二)取得的成效
自推行“链长制”以来,红河州通过组建专班,建章立制,研定目标,落实考核,大力拓展中介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渠道,创新驻外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模式,实施“一个重点产业链、一名牵头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批目标企业、一个招商计划”的“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先后引进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链主”企业,并依托“链主”企业招引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等,助力推动全州形成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据统计,2022年1~6月,12条链链长及其专班外出招商39次120人,完成新增企业63户,占年度目标的63%;
完成新增规上限上企业21户,占年度目标的21%;
完成5000万元新签约重点项目24个,占年度目标的47.1%;
完成5000万元新开工重点项目19个,占年度目标的43.6%(以上为产业链链长办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7月,完成5000万元以上竣工项目28个,共投入资金45.4亿元(以上为重点项目办统计数据)。
自“链长制”推行以来,红河州的招商引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不太明显,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推行“链长制”认识不足
链长制是产业链发展的前端和基础,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各级各部门对推行“链长制”认识不足,尚未形成共识,集中发力不够,甚至形成“上热”“下冷”的工作局面,导致在推进过程中发力困难。
(二)产业配套政策不健全
从激励创新主体出发,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创建、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来看,产业链扶持政策尚未出台,配套政策不健全不完善,没有真正形成“一链一策”“一园一策”的工作格局,产业政策配套不足,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激活不力。
(三)抽调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产业保障推进办、产业链链长办和重点项目办(以下简称“三办”)及各产业链专班抽调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对各链的情况不熟悉,专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对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研究不够,掌握的资源、信息渠道单一,很难做到主动出击,精准招商,致使签约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率、市场主体转化率均较为低下。
(四)“链长制”各环节之间工作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从工作运行情况看,目前,“三办”之间,链长办与部门、县市(园区)、专班之间,专班与专班之间,沟通协调不够,融合联动不足,“战略上各自为政”“战术上各吹各打”,工作严重脱节,没有形成“上下一心”“借力打力”的工作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有效推进。
(一)着力高起点谋划高位推动
推行“链长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说白了就是招商引资,就是产业链招商,就是为产业链招商服务。但就招商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领导招商,主要领导不出马,不拍板,就会给招商带来空前的难度,“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所以,在推行“链长制”过程中,工作的每个环节,主要领导都要随时“走在前列”,要亲自批示过问、亲自督查指导、亲自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压实“一把手”招商责任,“率先垂范,带头抓招商、引项目,带头精准招商,带头推进项目,做到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大企业亲自招商、关键客商亲自会见,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站位推动,高质量完成。”
(二)着力推动园区产业聚集
要紧紧依托“五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中国(红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平台,注重项目、产业、园区协调同步,做到抓产业靠项目、抓园区靠产业,抓项目形成产业,推动园区产业聚集。注重抓龙头,培强做大现有存量骨干企业,设法引进新的龙头企业,靠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发展、园区发展。注重招大引强,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把优势资源、工作精力向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倾斜;
注重招才引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下大气力做好招才引智文章,为园区搭建好各种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园区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注重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倒逼现有产业转型升级、走向高端。
(三)着力开展精准招商
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行业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灵活运用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填空招商、点对点招商等方式,不断加大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力度,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支撑和拉动力强的高端高质高效项目。产业链链长办要统筹抓好12条链的外出招商引资工作,制定年度计划,明确招引目标,量化招引任务,有针对性地主动出击、精准招商。
(四)着力打造政策洼地、资金洼地
要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项目为王”的理念,坚持以项目统领发展,产业链链长办和各专班要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依托全州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不断加大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力度,力争再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支撑和拉动力强的高端高质高效项目,真正把红河州打造成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发展的新高地。要制定出台产业链配套政策,大力实施“一链一策”,优化营商环境,实行州级领导分包责任制,解决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千方百计为企业搞好要素保障和全方位服务,着力打造政策洼地和资金洼地,做优服务环境,不断增强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五)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深入实施“红河英才计划”,加快招商队伍建设,形成一批“懂招商,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化招商引资队伍,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和人才新高地,为红河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注入动力、提供人才支撑。
(六)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三办”之间的关系。要进一步理顺红河州产业创新发展委员会下设的产业保障推进办、产业链链长办和重点项目办之间的关系。严格来讲,“三办”是平行的临时机构,要在明确工作职责的同时,处理好工作关系,摆正位置、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正确行使各办的职能职责,真正使“三办”之间同为互补,互通有无,互促互进,做到工作到位不缺位,补位不空位,错位不越位,务实高效推进“链长制”的各项工作。
第二,要正确处理链长办与县市、产业链牵头部门和各产业链专班之间的关系。当前,红河州13县(市)均已成立相应的链长办,州产业链链长办要统筹做好13县(市)链长办和产业链牵头部门的协调服务工作,正确行使上情下达,资源信息共享,相互提供各类产业咨询服务、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发展政策等相关资讯。产业链链长办、县市、产业链牵头部门与各产业链专班四者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政令畅通,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工作格局。
第三,要正确处理产业链专班与链主企业的关系。补链、延链、强链是推行“链长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链主企业在补链、延链、强链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链专班要落实好“一线工作法”,紧紧围绕链主企业,为链主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倾力为企业纾困,着力营造重商、爱商、亲商的浓厚氛围,在服务中抓好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中抓好服务。依托链主企业广泛的人脉和资源,着力抓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达到补链、延链、强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