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北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市北区招商工作的历程, 可以看到一条坚持在实践变化中摸索适应、 在改革中不断完善提高的清晰脉络, 也可以看到老工业城区在迈向现代化服务业新城区的征程中留下的时代印记。 传承发扬“包容、创新、激情、超越”的市北区精神,招商引资始终遵循着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因事施策的原则, 立足本土优势、拓展世界眼光、看齐国际标准,善于灵活机动,服务于全区经济发展大局。 市北区通过建立“一带崛起、两极引领、三区联动、生态提升”的空间格局,持续推进产业招商、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创新发展, 为实现青岛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市北区建成幸福宜居的现代化主城中心区继续奋斗。
青岛市北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改革创新,优化服务平台,提升工作实效
坚持改革推动, 把发展根植于思想解放和模式创新之中, 始终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以国家和省市制订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契机, 加快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 在青岛市部署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中,市北区有序实施了 36家企业搬迁改造工作, 为城区发展腾出新的空间,鼓励引导大企业留驻总部、将优势板块和核心业务做大做强; 规划建设现代产业园区、高端楼宇、创新创业孵化器等载体,加快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产业经济招商, 搭建了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空间集聚集约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机遇, 拓展蓝色海洋经济产业发展。
2016 年, 市北区成功引进了首个以云计算、大数据研发、大数据创客中心以及实训基地为主的高新技术项目, 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同年,在青岛国际邮轮港和伦敦新金融城金丝雀码头两地, 正式启动了首个中英金融科技孵化器,旨在汇集创新思维、聚合创业要素, 搭建起金融科技创新高端服务平台,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驶入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轨道。
(二)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定向招商、精准招商
规划引领方向,用科学的导向指引招商实践。 区招商局成立以来,区党委、政府在进一步提高区内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外资源引进培育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强对招商工作的上层设计和统筹调控,有针对性地实施了“走出去”与“请进来”战略,逐步提高定点、定向招商的实践经验。“十二五”到“十三五”初期,为有效应对国际产业大调整大变革趋势和经济出现的下行压力,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科学规划了产业招商发展战略。围绕招商工作去库存、 补短板主要任务综合施策,实施“一带崛起、两极引领、三区联动、生态提升”的空间布局,突破发展蓝色经济、国际金融、 科技创新的三大先导性产业集群,按照“一园一特色、一楼一产业”原则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强研究招商导向目录,开展重点载体资源的招商策划,逐步推进精准招商、精细招商的进程。
(三)坚持环境优商,提升区域招商活力和吸引力
始终秉承诚信招商、 真情服务的理念,把招商与亲商、安商、富商结合起来,打造招商引资的最优环境, 开辟企业家投资兴业沃土。 到“十三五”初,全区已建成橡胶谷、科大都市科技园、工业设计产业圈、中航青岛科技园、中联 2.5 产业园、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等 6 个国家级孵化器;制定出台了《市北区关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市北区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办法》《青岛市市北区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市北区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政策。
(四)坚持渠道引商,增加招商抓手和信息资源
在招商工作中,区党委、政府坚持开渠引源,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寻找商机、拓展商机、营造商机。 有效地扩充了信息资源容量,极大地增加了招商工作抓手,为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既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助力器的作用。
开辟“互联网+招商”渠道。 建立网络招商平台,形成了集合“市北区招商门户网站”、楼宇经济服务平台、招商微信订阅号、微博、 客户移动端等服务于一体的对外宣传平台,加快区情区貌、项目资源、政策法规、招商合作等公共信息的发布,扩大广告宣传效果的辐射力和覆盖面, 提高社会各界对投资市北的关注度和知晓度。
借用“外脑”资源提升招商。 探索聘请经济顾问和委托代理招商, 充分依靠专业公司、中介机构、业内专家等主体丰富的商业经验和广泛的人脉资源, 为招商引资拓宽信息来源、拓宽专业视野,提高对外招商的服务水平和实践经验;注重与各级商会组织、 行业协会的合作联系,充分发挥商会、协会等社会民间团体组织紧密联系企业、专业服务企业、与企业沟通便利的诸多优势, 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及民营经济发展渠道。(作者: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