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基于产业发展的招商引资现状
招商引资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论文立足阜阳市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阜阳市基于产业发展的招商引资的特色优势和制约因素,具体如下:
一、阜阳市基于产业发展的招商引资的特色优势
1.1 共享优势,资源丰富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1996 年撤地设市,现辖临泉、太和、阜南、颍上 4 县,颍州、颍东、颍泉 3 区和县级界首市,面积 10 118 km2,人口 1 072 万,是安徽人口第一大市和全国5 个千万人口地级市之一,人力资源丰富,常年有 680 万劳动力、300 万农民工。阜阳是享有盛名的百亿江淮粮仓和国家大型商品粮、棉、油、肉生产基地,以全国 0.5%的耕地生产出全国 1%的粮食,粮食年产连续多年超百亿斤。肉类年产量全省第一,黄牛、生猪和山羊出栏量分别占全省的 1/4、1/6、1/5。煤炭已探明可采储量超过 100 亿吨,年开采量超过 2 000 万吨,是安徽四大煤化工基地之一。生态资源优越,全市有林地面积 297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19.57%,现有颍州西湖、颍上八里河两处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 2.6 万公顷。
1.2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阜阳市地处南京、合肥、武汉、郑州等大城市围空区,是长三角经济带和中原经济区的中间地带,以 150 km 为半径,辐射周边人口 5 000 万。阜阳是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拥有京九线最大的编组站,商杭、郑阜高铁正加快建设,加上规划的京九、阜淮徐、驻阜等高铁,“米”字形高铁贯穿全境,在中部地区地级市中具有唯一性,在全国也较为罕见。6 个方向的高速公路呈“井”字形在阜阳交汇,阜阳至霍邱至合肥、淮滨至阜阳至淮北、沿淮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淮河、沙颍河黄金水道通江达海,颍州港是皖北地区唯一的千吨级集装箱码头。4C 级阜阳机场为安徽省第二大空港,已开通航线 16 条,2021 年吞吐量超 85.3 万人次。
1.3 后发优势,发展迅速
阜阳是中原地区新兴的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基地,拥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承接产业转移、国家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皖北振兴力度加大和大别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等一系列国家和省政策叠加机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基本形成以现代医药、绿色食品、煤电化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七大主导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建成 10 个基础设施完善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以信息技术为抓手,发展“大智造”产业;以生物技术为引领,发展大健康产业;以循环技术为支撑,发展大环保产业;以文化创意为特色,发展大服务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1.4 政策优势,稳步推进
中央和安徽省明确阜阳新定位、赋予阜阳新使命,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201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从顶层设计描绘长三角发展蓝图,并将皖北地区纳入规划范围,对于推动阜阳等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市三省”间产业融合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纲要》提出支持皖北地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现代医药、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目前,商阜合、郑阜高铁同时开通运营,阜阳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阜阳一中新校区、阜阳机场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三水厂并网试运营。华铂科技二期、昊源化工苯乙烯等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二、阜阳市基于产业发展的招商引资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阜阳市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2.1 产业基础薄弱,集聚不明显
从产业链上看,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条的企业数量较少,产业链条较为分散,不够集中,暂未形成产业集聚;从体量上看,阜阳市现有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稳定性较弱,规模较小,影响力不够;从创新链上看,集聚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多,规模不大,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导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致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小,生存本领不高;从项目储备上看,当前阜阳市的谋划项目不多、储备项目不足,导致新开工项目不多。
2.2 高端人才匮乏,扶持不到位
当地落户的部分智能制造类企业需要的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不能满足高科技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缺少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吸引高端人才的政策力度不足、优惠不大,长三角高端人才流动不到位。
2.3 要素保障不足,配套不完善
从土地供应看,由于土地指标不足、供应不及时,存在项目等地的现象,影响项目落地建设;从厂房储备看,孵化园区厂房保障不足、储备不足,定制化厂房发展滞后,不能及时满足企业需要,导致项目建设周期长、投产慢;从基础设施看,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还有不少欠账,项目水、电、路、气的基础保障和园区内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从物流路线看,阜阳暂无直达长三角、珠三角的物流专项路线,导致企业物流成本较高,影响企业发展;从资金投入看,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产业发展资金保障不充足,影响土地征迁、基础设施建设,制约产业发展。(作者: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