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理论在园区招商策略中的运用
一、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
产业集聚是产业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增长的结果和表现,是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同种类型企业的集中分布。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在定义产业集聚时,各界学者所持理念各有不同。最著名的是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他认为产业集聚是在特定区域内集中了许多性质、功能相似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和产品结构带来的局限性,其生产活动无法满足自给自足的需求,只能通过不断细化劳动分工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生产率,从而形成产业区,并使产业区与其他经济空间之间构筑起一种长期、广泛的对外联系。
后来,区位论者德国经济学家韦伯(Webb)率先提出以成本为核心的企业区位选择理论,第一次将产业集聚理论系统化提出。在他看来,产业园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由成本因素决定的,影响成本的因素主要是由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和集聚因子及分散因子组成,凡是因节约产业成本而成为产业选址,都会吸引无数企业前来“筑巢”。
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开创性地提出“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他认为当产业集群内企业数量庞大,彼此间达成互助发展,便可使该区域内的交易空间和交易对象趋向稳定,提高交易频率、降低位置成本、降低交易费用。同时,由于企业聚集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彼此间地理位置接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中投机取巧的行为,企业在搜寻市场信息时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信息的对称性。
产业集聚的概念界定随之迅速兴起,各种观点理念层出不穷,虽侧重点不同,但一般认为,产业集聚是指某一类产业或同种性质企业在指定的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源源不断汇聚的过程,即相关企业或机构、专业供应企业和服务供应商在特定领域内向特定区域集中,企业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最终形成以当地网络为基础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区域内企业间协同发展壮大的产业体系。
二、运用产业集群理论进行园区招商的必要性
产业集群理论打破了传统宏观经济视角上的认知壁垒,通过将区域产业系统化,并以区域发展、创新、竞争、网络等因素为核心,为区域集群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不断促进集群理论的完善与创新。
目前,国内理论界普遍认为产业园是形成地方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能有效释放产业集群带来的集聚效应、关联效应及扩散效应。也正是在产业集群理论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各地陆续把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园区运营者在运营管理产业园时,会依托产业集群理论知识,研究地方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因素与发展模式,规划其功能空间布局,选准符合地方产业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同时,园区运营者在鉴于产业集群效应拥有的知识及信息交换等要素的高流动性特征、良好的竞争合作氛围、交易市场专业化、专业市场品牌化、分工协作稳定等显著特点,立足产业集群要素推进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有利于相关产业形成规模化、差异化、“提升效应”等优势,构建区域内外完善的联系网络,打造畅通的经济区产业价值链。
因此,产业集群的本质是关联性很强的各行业为实现有效协作“群居”在一起,以强化产业协作为出发点,以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为指导思想,共同根植于当地不断创新完善的文化氛围与创新环境,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增强产业发展接续性和竞争优势。(作者:张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