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重庆市渝中区招商引资的对策建议
以渝中区为例,在充分发挥政府管理与服务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招商引资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就如何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一是加强资源要素供给;二是强化顶层设计;三是探索多元化招商路径;四是优化营商环境,以期为渝中区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新冠疫情结束,经济不断恢复,各地抢抓机遇,招商引资竞争激烈,必须改变原有招商引资方式,聚焦重点、细化抓手、优化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
一、加强资源要素供给
为了加速整合和利用存量闲置楼宇,我们应该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渝中区的各种载体利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梳理。我们需要查找未被利用的原因,并且完善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以便通过多种方式来增加载体资源要素的供给。
1.1 实施飞地建园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重点打造“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各片区发挥自身优势,突显独特特色,实现协同发展。在全市“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的基础上,渝中区与巫溪县结成对口支援关系,实现双方区域的协同发展。渝中区政府应抓住这一机遇,尽快探索与巫溪县“飞地建园”模式,聚焦“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围绕联手开展招商引资,共同谋划、加强合作,利用巫溪县广阔的工业用地,和渝中区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吸引有用地需求的企业落地,谋划一批带动性强,产业链长的企业落地渝中—巫溪产业园。
1.2 集中收储重要楼宇地块
渝中区地理空间狭小,基本无土地资源可用于招商,而承载渝中招商的空间基础就是楼宇和园区。在向外寻求扩展的同时,也应向内挖掘区域潜力。大片楼宇空置、土地批而不用的现象与有实力的企业难以寻求合适的办公用地相不适应,渝中区政府应提前谋划,运用国资平台,逐步运用市场化方式从业主手里收购、整租、改建等重要的楼宇地块。根据重要企业的需求,集中供应成片楼宇和地块,留住大企业,持续做强楼宇经济。近年来,渝中楼宇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相继建设投用了来福士、复星国际、陆海国际、企业天地等优质楼宇。2021 年全区亿元楼宇数量达 40 栋,楼宇经济已经成为渝中经济发展的核心承载。基于楼宇的特色园区打造,又为企业的地理集中,产业的聚焦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渝中要加强对楼宇和园区管理体制优化,加快楼宇升级改造步伐,充分发挥其在企业招引和产业集聚中的主战场、主阵地作用;提升特色园区综合配套能力,鼓励园区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内容、强化要素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生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鼓励国资加快楼宇收储进度,在产权分散物业、老旧楼宇盘活改造、特色楼宇打造等工作上持续发力,夯实渝中楼宇经济优势品牌。
二、强化顶层设计
2.1 打造核心产业
根据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集群”概念,形成特定产品的产业集群不仅包含产品供应、销售和生产技术创新,还涉及产品深加工、售后服务和企业融资服务等产业链条。这些企业之间形成了互补的合作关系,每个企业在产业发展中都有特定的专业分工。相关企业及为产品提供服务的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这有助于促进资源利用、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技术创新、实现规模效应,对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有益。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时,需要结合区域发展规划,指导招商引资方向,以实现产业链的强链固链稳链。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趋势,政府应发挥经济职能,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形势,科学指导招商引资方向,推进产业降成本、增质效、促转型、提能级,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和产业链构建力,提升高端要素运筹能力。围绕建圈强链开展招商引资,要聚焦工业软件、信创、区块链、数据服务、数字内容、工业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 8 条软信产业细分产业链,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发挥优势产业的引领性,产生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积极效应。明确 8 名细分产业链牵头人、链主链核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链牵头人统筹协调作用、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链核企业协同支撑作用,推动渝中区软信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
2.2 做好项目研判
为了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并降低引入项目的风险,建议渝中区政府建立健全的项目准入机制。这一机制通过规范化招商引资过程、优化项目选择标准和严格管理项目评估程序,从而确保只有符合一定标准的项目才能被引入,降低因引入不合适项目而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风险,从而提高引入项目的质量和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促进渝中区产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项目准入机制应由渝中区招商领导小组根据不同产业特性分类型制定准入标准指导意见,明确项目准入的标准和程序,并确立相应的责任部门和工作机制。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项目评估体系,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包括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含量、环保要求、社会效益等方面。同时,还应该对招引项目的信誉度、经营能力、资金实力等方面进行审核。可以借助第三方力量评估,通过建立一个专业的产业专家名录库,聘请专家或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对引入招商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审查。最后,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监管机制,对符合准入标准的项目给予优惠政策和支持,对不符合准入标准的项目进行清理和淘汰。通过这些措施,渝中区将建立起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避免招商引资的盲目性。
2.3 建立科学考核体系
首先,针对不同产业需设定不同的考核期限,以激励干部们积极创业。为此,需要建立一套更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以避免仅以政绩来衡量干部能力所导致的短视效应。同时,应树立互利互惠、开放合作的理念,综合分析投资成本,计算经济输入输出比,并重点评估综合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将财政分成和地方官员为得到晋升机会所付出的竞争成本周期拉长,并提前预估。其次,我们应发挥招商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以考核的方式促进营商环境的改善。具体措施包括将年度考核改为每月考核,通过赛马机制激发各招商部门的冲劲干劲,引导其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对招商引资思维模式和落地方法等进行创新。设立综合招商考核奖励制度和多劳多得机制,以奖励那些能够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并引进重大项目的人员。此外,我们应设立“安商”奖励,以表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同时,借鉴昆山市的成功做法,我们应优先提拔那些在招商和安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以提高干部们的招商引资热情。对不主动招商引资,推诿扯皮、损害客商积极性的,要追究责任,严惩不贷,坚决维护客商的正当权益。
三、探索多元化招商路径
3.1 实施招商新模式
中介招商是还原招商引资为市场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这样,地方政府才能真正恢复其服务和桥梁角色,避免超越职责或者跑偏。中介机构的招商力量强大,拥有信息丰富和灵通的特点,通过信息收集、整合和分析,帮助政府了解企业真实需求和市场竞争环境,提高政府部门决策的精准度和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可以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政府可有选择地对企业和项目进行投资,将从前财政收入牺牲的招商引资方式改进为引入股权投资模式,支持企业发展。相较于以往的招商引资方式,引入股权投资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引入资本,使得政府投资得到更好的回报。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扩大规模,还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因此,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潜力来决定投资金额和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渝中区政府还可以通过吸引高质量的招商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
3.2 实施驻外招商
为提高招商效率,招商引资部门计划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等一线城市长期派驻招商人员。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招商效率,渝中区招商引资部门将在北上深蓉等一线城市设立招商分局,并安排招商骨干长期驻点招商,并定期拜访知名企业。为解决招商人员的生活和经济需求,招商引资部门将及时报销往返车票和住宿费,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以便让招商人员更专注地从事招商工作。此外,招商引资部门应及时了解驻外招商人员的招商动向和信息,并主动跟进,尽快进行洽谈。为加强与当地知名企业的沟通交流,驻外招商分局可以组织一些小型招商活动或参加行业展会。对于行业领军企业或独角兽企业,招商引资部门将制定专门的招商策略,进行精准招商。
3.3 建立互联网招商平台
传统的招商引资往往依靠“人脉”招商、外出拜访招商等较为狭隘的方式。国内大大小小的园区成千上万,招商项目更是不计其数,由于目前没有一个有效的渠道和平台,可以让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精准的查询相关信息,而政府也无法做到高效招商,这就造成一个“尴尬”的局面——想投资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项目,想引进项目的政府找不到合适的投资者。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需要注重利用市场化手段以及新技术、新模式,例如互联网、大数据和现代金融等,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这些工具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加速决策的速度,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通过运用这些新技术和手段,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提升招商引资的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大数据智能化赋能招商工作,整合多维信息打造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加快研发大数据挖掘分析算法模型,推动核心板块功能测试运行,为招商项目研判、机遇抓取、接洽商谈、跟踪服务、项目调度、绩效评价等提供助力。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展示渝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建议聘请专业的设计团队建立渝中区官方招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并指派专人负责运营和维护。同时,要坚持定期更新相关内容,包括渝中区的重点商业商务楼宇、最新的招商引资政策以及成果等。此外,需要及时更新投资指南、招商宣传片等推介资料,避免长期不更新,无人关注,最终基本处于沉默状态,从而使新型招商方式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
3.4 提升专业化水平
为了优化招商引资工作,需要贯彻专业分工的原则,确保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情。因此,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招商人员的业务素养,比如定期在各大重点大学开设培训班,组织招商人员前往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进行学习和考察等。另外,可以鼓励招商引资人员攻读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等研究生学位,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增强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解和认识。为了鼓励更多的招商人员攻读研究生学位,可以考虑提供一定程度的学费补贴。探索建立市、区招商局联合招商机制。比如,在市招商投资局外出招商引资时,可以邀请渝中区招商投资局派人参加,进行共同招商。此外,区招商投资局可以派人定期到市招商投资局挂职学习,了解市级层面重要政策,学习先进招商经验,开拓视野。这样可以增强市、区之间的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招商引资人员应该积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本区域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以便在对外招商过程中更有信心。此外,可以考虑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来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将一定范围内的业务外包给专业招商机构或中介公司处理。这样可以让专业人员去做专业的事情,有效缓解招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最后,需要增加招商引资工作的人员力量。各部门应该明确招商引资工作专员,并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最新的产业招商政策、渝中区产业发展情况、园区载体入驻情况等。渝中区招商投资局要加强对各个单位的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并定期举办招商培训会,将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交流,提升整体招商工作的成效。
四、优化营商环境
4.1 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项目的目标不应仅仅是签约,而应尽快实现投资和开工建设。在项目从规划、设计、实施到运营的整个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成功交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从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服务和管理,以达到项目的效益最大化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此,渝中区在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需要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完善项目的前期工作和融资机制。渝中区的招商引资项目闭环管理需要优化,签约移交项目的主体责任应得到明确的落实。产业部门应接受工作流程并按月正式移交新签约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其次,要加强项目实施和运营管理。渝中区应制定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清单,对进度落后的项目进行跟踪,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整改。同时,应通过现场办公、跟踪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促进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早日见效。此外,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政策资源和产业优势,建立健全的项目运营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顺利运营和稳定发展。最后,要建立项目评估和反馈机制。项目评估制度是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渝中区应该建立起以项目招引部门为主体,多部门参与的项目评估机制,每年对项目的履行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作为渝中区政府履行项目扶持政策以及承担违约合同责任的基础。通过对项目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加速实际投资和开工建设,实现渝中区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4.2 建立项目联动协调机制
建立部门间招商项目联动协调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渝中区政府的招商引资效率,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建立招商项目联动协调小组,由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代表组成,例如发改委、财政、税务、司法等。该小组应负责协调和管理招商项目,制定招商政策,制定和执行相关计划,以及评估和监测招商项目的进展。其次,小组成员应该定期召开会议,就招商项目的进展进行讨论和协调。并邀请相关利益相关方参与,例如招商企业、中介机构和专家学者等。这样可以确保各方的声音都被听到,并为区政府提供更好的决策基础。第三,建立一套标准的招商项目评估机制。这个机制应该考虑招商项目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例如,它应该考虑招商项目的就业潜力,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它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评估机制的结果应该成为小组决策的重要依据。最后,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可能导致招商项目的失败。因此,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使小组成员可以共享有关招商项目的所有信息。招商项目联动协调小组的成员应该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此外,招商项目的评估机制应该是客观的、透明的和可重复的,以避免不公正的决策。建立部门间招商项目联动协调机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机制的设计、成员的专业能力和信息共享等。只有这样,渝中区政府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招商引资,实现区域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
4.3 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对于人才的吸引和发展非常重要,也是地方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型政府应该以人为本,将人才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结合,通过激励政策和一事一议等方法为人才高效服务,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供强大的动力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突出。首先要加强“双招双引”的工作,注重人才培养。要转变以往的“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两个部门各自负责的局面,充分整合人才、投资、科技等部门的各种渠道和资源,实现招商、科技、人才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推动“双招双引”工作的深度融合和互补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为被选中的团队提供多种政策支持,比如人才绿卡、收入奖励、购房补贴、人才公寓等,从而使“人才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才”的转变。其次,要建立“一事一议”的制度,做到快捷、有效。由于以往政策实施缓慢,审核周期长,因此,要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使项目引进后能及时上报,并能迅速做出决定。通过建立“信息搜集—提案—研究确认”的三个步骤,减少实施时间,提升政策的可行性,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在此基础上,探索“一事一议”的解决方案,并根据不同行业群体的特殊需求,对教育、医疗、商业、休闲、人才公寓等生活配套进行科学的规划,构建符合国际标准、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系统,为人才提供包容开放、亲和力强的人才服务,提升企业在园区内的工作效率,营造园区良好的人居环境。四是促进“产城合一”,提高“城”的品质。要以“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为指导思想,以企业引进、产业培育、人才安置为主要目标,突出高端引领,产城协调,职住均衡,城区联动,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三大功能区域,推动各功能区域的协调发展,满足存量和增量的关键企业和关键人才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要在渝中区,吸引、集聚各类企业、各类人才,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优先用于高质量的项目。(作者: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