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招商引资中的政府行为现状分析
成都市招商引资概况
1.1 招商引资环境
(1)交通条件便捷。成都市加快构建亚蓉欧立体大通道体系,强化成渝地区战略通道共建,共同建设“欧盟—成渝—日韩”“成渝—东盟”开放通道。航空方面,布局“48+14+30”国际航空客货运航线,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航线131条,航线规模位列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二;天府国际机场已建成投用,成都成为全国第三座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铁路方面,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主枢纽,已开通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构建起面向泛欧泛亚的国际铁海联运物流大通道,截至2021年年底,已连接境外68个城市、境内20个城市,国际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5000列。
(2)市场空间广阔。成都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93.8万人,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作为省会城市,还直接分享全省9100万人口、近5万亿元经济总量等红利,辐射加速发展的成渝地区和西部12省市及自治区3.83亿人口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3)创新活力旺盛。成都市构建起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天府实验室“四层架构”,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30家,成都超算中心已投入运营,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600余家、总量达7800家。
(4)产业体系完备。成都市以产业生态
圈引领产业功能区发展,加快培育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形成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已突破万亿。正构建“5+5+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5大先进制造业,以及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和生活服务业5大新兴服务业,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现代供应链+等新经济为主要形态的开放型产业体系。
1.2 招商引资政策
为更好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成都市按照国家层面、省级层面的有关文件精神,并与成都市实际发展需求融合,从战略指导意见和专项政策两个方面制定招商引资政策。
战略指导意见主要是针对成渝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公园城市等国家和省级层面提出的战略布局,专门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涉及战略的总体布局、发展目标、目标任务、组织保障,由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市)县牵头进一步细化落实,其中部分内容对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有指导意义。如表3-1所示。
表3-1 招商引资政策中战略指导意见的内容
专项政策分别从人才、土地、金融、供应链、外资等要素内容和针对电子信息、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等成都市重点发展产业制定具体的专项政策,每一个政策文件针对一个具体方面,整合一起构成保障招商引资工作开展需要的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具体类别如表3-2所示。
表3-2 招商引资政策中专项政策分类
1.3招商引资成效
成都市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产业升级,以项目招引攻坚行动为抓手,聚焦重点产业细分领域、重点企业、重要区域、重大活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进了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的高能级产业化项目。
根据成都市投资促进局2021年1-12月工作简报显示,2021年,全市引进产业化重大项目(含增资)356个,同比增长5.3%,完成全年目标的114.84%,总投资7147.85亿元,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围绕细分领域奋力招优引专,引进招优引专项目477个,总投资835.54亿元,其中,工业“专精特新”项目228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14%,总投资358.95亿元,推动产业链控制力、创新驱动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化项目实际到位内资3137.11亿元,同比增长3.54%,完成全年目标的104.57%;围绕扩大对外开放强化外资招引,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13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504.46亿元人民币,完成全年目标的100.8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25.65亿美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8.3%,同比增长132.76%,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项目和资金支撑。
成都市招商引资中政府行为的现状
1.1 招商引资组织体系方面
成都市于1985年成立第一家外资企业,标志着成都市利用外国投资者直接投资资金,开启了招商引资工作;1998年,成立成都市招商引资局,负责开放型经济工作,促进内资招商和外资招商的平衡协调发展;2004年,成立外商投资促进中心,专职收集重大外商投资项目信息,开展项目的前期促进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招商引资的力度;2007年,成立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强化了政府统筹协调招商引资的力度,并赋予了投资环境营造、投资服务强化等更多职能,招商引资工作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2019年,根据机构改革方案,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更名为成都市投资促进局,并在职能和组织机构上进一步优化,加强了党和政府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成都市投资促进局通过会同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三次产业部门以及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要素保障部门建立重点产业项目招商专班,制定全市产业功能区重大项目招引行动计划、先进制造业13个重点细分领域招商攻坚行动计划,已深入开展了5季百日擂台赛、2季项目攻坚行动等专项工作,形成了市投资促进局牵总头,多级多部门参与招商引资的大格局,在发挥领导力量高位推进项目、集中整合市级部门、国企优势资源等方面发挥了正向积极作用。
同时,成都市重新塑造产业经济地理,根据区域经济布局划分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明确产业生态圈对应的联系市领导以及责任单位,由产业生态圈责任单位牵头,按照各关联产业功能区在不同产业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协同招商的原则,开展产业生态圈招商引资工作。产业生态圈按照“1个市领导+1个牵头联系市级部门+N个产业功能区”推进工作机制开展工作,联系市领导每季度不少于1次产业生态圈督导调研,听取情况汇报,研究推进工作;各产业生态圈牵头联系市级部门每月针对生态圈发展需求,开展行业主题沙龙、资源包装推荐、专题讲座培训等形式多样行业活动。
1.2 项目招引管理机制方面
成都市项目招引管理机制主要包含目标考评、督查通报、项目调度等内容。成都市投资促进目标考评体系是在全市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环节与全市目标绩效两个考评体系框架指导和要求下,围绕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求而建立的。考评内容包含投资促进、开放型经济贡献、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情况、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中企业和项目招引、“两区一城”协同发展中科技创新项目签约落地率等内容,涉及企业和项目招引、投资、落地等项目招引全流程;考评指标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对不同指标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充分发挥考评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开展。
成都市投资促进督查通报分为常规和重点。一是由市投促局牵头,每月审核各区(市)县投资促进指标完成情况,通报签约引进重大项目、实际到位内资、实际到位外资情况并督促相关项目落实,年底考核全年指标完成情况;二是重大项目招引促建工作“红黑榜”通报制度,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每季度通报区(市)县产业化项目招引“红黑榜”通报名单,并纳入区(市)县年度综合项目考评,与第二年土地指标、专项资金、环境容量、审批权限下放等政策资源分配挂钩。
成都市招商引资项目协调调度按分级制度执行。区(市)县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开展重大项目招引促建和重点企业服务专题调度,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单位,限期解决、办结销账。各区(市)县不能解决的问题报所属产业生态圈联系市领导研究;各产业生态圈联系市领导每月召开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促建和重点企业服务调度会,研究需市级协调解决的相关问题,分别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重点企业问题台账,交由相关市级部门限期解决。各产业生态圈不能协调解决的问题,由常务副市长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
1.3 招商引资实施方式方面
一是聚焦生态圈开展精准招引。围绕提升产业规模能级,构建产业生态圈生态链,以产业生态圈建设为引领,以产业功能区为支撑,紧紧围绕产业链发展的“两图一表”,积极地开展企业拜访、项目信息挖掘,全面开展精准招商。根据成都市投资促进局工作简报,2021年,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共引进了浙江阿里巴巴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服务产业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战略性、支撑性项目337个,占全市引进重大项目总量的94.66%,功能支撑不断完善。
二是举办投资营销活动捕获信息。突出重点区域,聚焦重点内容,借助省级活动平台,开展招商推介会、高峰论坛、亲商沙龙等各类专题活动,多渠道、全方位推介成都投资营商环境。2021年,抓住中企会和四川行活动在蓉召开契机,高效举办“2021全国商界领袖交流会”等专题推介活动30场,捕获投资项目信息98条,推出投资合作项目133个;借助“进博会走进四川”重大平台,举办成都投资推介对接会,推出一批投资合作机会清单,组织来川企业实地考察等系列活动,深化与进博会参展商的经贸交流合作;举办了“2021成都新经济共享大会”、“成都市汽车电子产业(深圳)推介会”等投资促进活动326场,形成了一批重要投资项目信息,促成了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签约落地。
三是创新开展实施基金招商。建立招商部门与重产基金的对接,推进招商与基金投资联动、以市场化投资代替政府补贴、投补相结合的模式。市投促局和重产基金专业团队于2021年开始合署办公,优化投资信息和在谈项目管理流程,建立项目信息收集—投资需求分析—专业评估研判—调研会商决策—签约落地实施的全闭环工作机制,通过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基金,提升招引重大项目、产业链关键项目、科技创新型项目的竞争力,助力重大项目落地。2021年,市投促局累计移交7批次重产基金需求项目,共计115个,拟投资总额2636.7亿元,基金需求538.15亿元;已成功投资中航锂电成都基地等3个项目,累计投资金额50.19亿元,带动投资546.3亿元,资金放大倍率10.8倍。
1.4 招商引资服务保障方面
招商引资需要营商环境支持。成都市对标世界银行标准,深入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建设,为企业提供精准优质服务,并帮助企业找到与城市发展的契合点。
一是政务服务方面。持续优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逻辑理顺、数据共享、材料去重、路径重塑,实现了各市级部门、区(市)县数据的共享应用;全面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严格执行外商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深化“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改革,完善行政审批承诺补正和容缺受理机制,推动涉企优惠政策一窗通办全域覆盖。
二是市场机会方面。强化对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清理市场准入隐形门槛;在全国首创性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按照政府需求、政府供给能力、企业能力、商业合作需求分类制作“四张清单”,并不定期向社会发布,改变了传统的通过直接向企业提供优惠的方式,转变为向企业提供市场需求、应用场景、发展机会。
三是监督管理方面。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全属混合所有制度,全面深化校院地创新合作,分期设立总投资50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智能智慧监管,率先在全国推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将处罚事项分类按不同程度编制,特别针对区块链、共享经济等“四新经济”企业的轻微违法设定“观察期”和“过渡期”,为初创企业、新兴企业营造了更加宽松的创新环境。
本章小结
本章是具体分析研究工作的伊始,对成都市招商引资中政府行为现状进行了全面论述。成都市招商引资概括对成都市招商引资成效以及招商引资环境、政府制定的政策等背景情况进行介绍,整体把握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再从招商引资组织体系、项目招引管理机制、招商引资实施方式、招商引资服务保障四个方面具体对成都市招商引资行为进行分析,呈现出现阶段研究对象的总体现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作者:吴一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