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经开区招商引资存在哪些困境?崇州经开区招商引资4大问题
一、产业规划与招商实际存在错位
1.产业规划的制定没有考虑园区现有的资源禀赋情况
园区提出的招商引资目标定位是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上游材料、设备制造,重点发展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创新平台,大数据产业重点发展赋能电子信息、智能家居产业的新经济和营造服务社会民生的新场景。可以归纳出目前园区招商引资的重点就在电子信息,另外就是设备制造和大数据产业。但根据园区实际情况,产业规划的制定与园区实际发展情况、资源禀赋情况目前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
一是在智能家居方面,由于园区是目前国内最大板式家具生产基地,并且本土孕育出了全友、明珠两家国内家居企业龙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培育出了完整的家居产业生态圈和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也是国内家居制造企业到西部投资的重要考察区域。但由于传统的家居企业占用土地面积大、税收相对较少,同时因环保、安全等各方面的影响,园区对家居制造企业的招引逐渐收紧。经开区招商引资部门负责人W女士在访谈中提到:从家居制造企业来说,很多企业是愿意来崇州投资的,但目前由于工业土地供应较少、大气污染考核严格、园区亩均税收要求逐年提高,不得不放弃大部分家居制造企业的投资需求。同时,园区已落户的某智能家居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园区已有非常完备的家居制造产业生态,但我们也有一些配套商希望能就近配套,可是园区因为产业规划和环保安全等问题并没有允许,确实比较遗憾。
通过访谈和第3章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到,园区在14年-20年招引的智能家居企业及配套企业项目共5个,占招商引资项目总数的6%,18年之后已经连续两年零引进。对这5个项目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中17年签约的2个项目是08年、14年已签约运营项目的扩能再投资,而16年的智能家居项目是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方式进入园区的;仅有18年项目是园区主动招引的,原因是由于该企业凭借自身软件开发实力、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能力和互联网市场推广能力,迅速成为国内定制家居龙头企业,为了一定程度上促进园区内传统家居企业加快转型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智能化生产程度,于是园区招商团队将该企业锁定为招商目标。
二是在大数据产业方面,崇州经开区是成都各区县中较早提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园区之一,并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托,与微软、中兴等企业签订了一批合作项目,同时大数据产业园一期项目近7万平米已经建成。但从实际项目招引情况来,受制于崇州区位因素、人才储备,相关产业的招引和落地运营情况并不乐观。崇州新经科局招商分管领导J先生在访谈中提到:在与大数据企业和电子信息企业沟通中,发现企业要招引高层次人才留在崇州一直很难,由于崇州户口、社保与成都中心城区是有一定区别待遇的,同时通勤上也有一定距离,因此企业很难留住高层次人才,反过来也制约了崇州相关产业的发展。
根据笔者走访观察大数据产业园区目前落户的企业,有经营行为的大部分是与政府有大数据项目合作的项目公司,以及在园区做咨询服务的企业,楼宇经济就目前崇州经开区发展现状而言,依旧需要走很长的道路。
2.招商目标任务的考核定位过高,不能达成产业项目规划要求
一是签约目标任务数量未达要求。根据崇州市下发给崇州经开区的招商引资年度目标任务,主要从招商引资项目数量、实际到位资金、外贸进出口数据、领导高层推动次数等方面进行考核。但通过分析近年的目标任务和完成情况,主要问题在招商引资数量上,自17年开始崇州经开区需要完成的亿元以上项目通常为8个,根据图3-1和图3-2可以看出,仅有17年完成的目标任务。
通过对崇州经开区招商引资分管领导W女士的访谈,她提到:目前崇州经开区压力最大就是完成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像实际到位资金、领导高层推动等考核要求一般问题不大,大部分园区和区县都能完成,但招商引资数量和协议总额是年度考核的重中之重,基本可以判定园区一年招商引资工作的运行情况。如果考核完全按照项目数量进行考核,崇州经开区近年来都没有完成相关指标任务,幸运的是由于每年都完成了一个30亿元以上的项目,在年终考核时也基本算是通过了。二是项目质量参差不齐。依据工业区位理论的“集中因素”对企业投资选址的影响,当若干个工厂在同一个地点集聚,他们之间可能会形成协作关系,这种协作关系也能提高相关企业的利润、降低生产成本。崇州经开区招商引资目标定位基本是围绕园区和成都市的龙头企业来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招商引资工作,这种招商引资模式确实能快速聚集一批项目,形成招商引资成绩,但由于受到头部企业产能和发展影响,对于上下游配套企业的投资倾向影响较大。以崇州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在围绕富士康、京东方、捷普进行配套招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企业是根据头部企业的订单来进行投资选择,部分企业的投资规模较小,无法满足招商引资考核要求崇州经开区招商引资工作人员L先生在访谈中提到:目前洽谈的项目并不少,但很多项目体量太小了,完全无法满足考核目标的要求,很多企业只需要租用几百平米的厂房就行,设备可以从原厂来过来就能实现就近配套。虽然在洽谈中也会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投资,但企业大部分相对理性,在订单和客户不稳定的前提下,不会盲目扩大投资。
园区正在洽谈某精密模具加工企业负责人J先生提到:目前我们项目只给捷普做配套,现在投资计划是完全能满足生产需求的。当然,每个企业都想做大做强,但捷普的供应链每隔几年都会变动一次,如果盲目扩张,因为其他原因无法继续进入供应链名单,这对企业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围绕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配套招商的模式并无问题,但配套企业的投资诉求必然与龙头企业发展状况紧密相连,同样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崇州招商引资目标完成情况。在项目质量方面,崇州经开区目前引进的大部分项目属于生产性项目,研发销售等“微笑曲线两端”的高收益项目较少,总体来看园区企业技术实力较弱、自主研发投入不足。
二、区域间存在高频低质的过度竞争
当前,在产业转型与升级、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竞争日益激烈。但是由于区域间缺乏一体化的协调机构,因此,不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项目引进的竞争要远远大于合作,这使得招商引资呈现出高成本、低水平的利益损失竞争模式。
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主要通过在软硬件方面的竞争来吸引项目投资。其中,硬件方面主要集中在土地整理、交通网络建设、水电气和相关生产服务配套等基础设施等建设方面,政府在硬件上的投入,确实能在很短时间内提升园区和城市的风貌,为企业生产提供基本保障,但过度的投入也对政府债务带来一定压力,对政府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软环境则是以营商环境、产业政策比拼为主要方式,个别地区在前期会直接通过资金补助的方式吸引企业,这种引进模式不仅对地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也导致周边区域都通过“让利竞争”进行招商引资,最终受到损害都是整个社会的利益。
崇州市商投局投资促进中心部门负责人H先生在访谈中就提到:目前的招商引资压力还是比较大,2017年的时候因各方面因素,招商工作完成的比较顺利,但2017年之后一方面地方对优质项目竞争加大,同时又受到“西控”政策出台后一定的制约,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还是有比较实际的影响。但是上级的招商任务还是逐年在增加。最近几年你会发现,你给优惠别人也给,你给三年优惠,其他地区可以给五年,你土地价格便宜,其他地区可以代修厂房、免租金。
以崇州经开区主导产业目前面临的竞争压力为例,在智能家居产业方面,由于园区集中了全友、明珠等国内规模数一数二的企业,目前存在着被别的区域反向招商,“挖墙脚”的风险;而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2017年7月成都市产业发展大会虽然从顶层设计上,希望各区县产业发展能特色鲜明、分工合理,但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避免不了重合发展的情况,66个产业功能区中以电子信息为主要产业的就有15个,分布在成都11个区县内,包括高新区、郫都区、双流区等区位优势明显和地方综合实力优于崇州的区县。
在招商引资实际推进中,园区确实也因为周边区县的竞争错失了一部分优秀项目。例如2018年园区接洽了某世界500强的日资企业,由于该企业是成都某龙头企业的重要配套企业,因此是必然会选择在成都投资发展的,崇州经开区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通过不断上门拜访、推介宣传,打动了包括这家属于世界500强内的多家日资企业到崇州实地考察,并顺利签约落户了其中一家知名日资企业。但就在即将与这家世界500强签约前夕,却突然发生变故,最终该项目签约到了成都中心城区某区。
三、产业政策没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
在以往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大部分地方政府通常采取牺牲当地环境、牺牲地方利益的方式来换取项目投资,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和政绩,个别地区出现了因为对投资项目的不了解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同时因为地方政府通过税收、土地款等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也催生了一批靠吃政府政策的项目,在享受完一个地方的优惠政策后立即转移到下一个地方,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从2014年开始,基于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相关要求,地方政府以税收优惠为主的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规范。受此影响,目前地方政府之间公布的优惠政策基本相差不大。
崇州经开区现有的招商引资政策虽然设置了享受优惠政策的项目范围,但大部分优惠政策仍然停留在资金奖励、厂房补贴,以及根据项目投入产出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等方面,并没有对主导产业实际需求进行深度挖掘,提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具有独特优势的政策条款,同时给本就不富裕的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从扶持力度来讲,崇州经开区招商引资政策几乎全部与成都市的扶持力度一致,但与部分经济发达的区县相比,并不具备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市商投局投资促进中心分管领导W先生在访谈提到:产业政策是可以直观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崇州来说,政策制定过程中都清楚,只有比周边区县更有力度的扶持政策,才能在招商引资竞争中赢得一定优势。但地方财政实力有限,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目前确实是有心无力。
正在洽谈的某智能终端企业负责人M先生提出:我们其实更看好崇州,更想到崇州发展,但崇州给出的产业政策和优惠条件与江西、江苏,甚至四川宜宾等地区有较大差距。你们叫我们提需求,我们就按照别的地方需求原样给你们,但后来却给我们说几乎都满足不了,所以我觉得再谈下去也是浪费双方的时间。
四、服务能力水平不足
依据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政府作为现代公共管理的行政主体,行政服务遵循顾客至上,以公共需求为重要依据,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内容,为投资商营造便捷、公平的政务环境。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崇州经开区的服务水平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招商引资团队服务能力还不够高,主要表现在招商引资团队市场化程度不高,工作推动主要靠分管领导,普通工作人员在招商引资工作洽谈中基本处于“工具人”状态,没有相应的权限。某企业负责人H女士提到:崇州经开区招商人员服务态度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业务能力上和解决企业需求上确实有些欠缺。基层的招商人员更像是工具人,说到招商的事情的时候,很多东西说不清楚也说不明白。我这边提一下需求,又做不了决定,说回去请示。聊着聊着就没话说了,接待个几回也就没啥意思了。我说说我的想法,来的人我就两个要求,说清楚事情,有能够决定能不能继续谈权限。
二是后续投资服务与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目前崇州经开区实行的网格化管理,将园区划分为大小不等的网格,每个网格由具体的网格员负责区域内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巡查工作。由于目前网格员均是由经开区各部门工作人员兼任,与之前的项目经理制相比,在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服务方面,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岗位学习、具备相关经验,服务上存在一定差距。经开区招商引资分管领导W女士在访谈中说到:后续服务是我感觉目前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在招商引资阶段我们将企业当做上帝来对待,但移交到网格后,网格管理的思维主要停留在巡查监管上,让企业一下觉得服务上的落差比较大,但企业也不太好明说,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不得不安排招商项目经理介入到前期的项目服务工作中,来推动项目的落地建设。
三是资源要素保障与企业需求也存在一定差距。园区17年、18年分别签约了两个5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后恰好遇到工业项目供地需成都市相关部门联合审批之后再提供相应的建设指标,在完成相关程序后已经是18年底、19年初了。其中一个项目由于受市场和国外投资影响,一度计划暂停或取消在崇州经开区投资建设的计划,通过多方协调和不断争取,最终该项目对建设规模进行了缩减;另一个项目则因要素保障不及时,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了东部生产基地建设运营中,直到2020年初崇州经开区项目才动工建设,目前仅完成签约的一半投资约定。(作者:蒋凌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