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精准招商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厦门市为例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招商引资始终是区域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助推一个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最有效、最直接、最便捷的手段。对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所在。厦门市湖里区把招商引资作为优先工程、中心工作,在绘制产业链图谱的基础上,开展产业、项目、企业精准招商,吸引更多的高能级项目落地发展,主要目的就是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更好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厦门市湖里区基本情况以及发展优势和劣势
厦门市湖里区成立于1987年,地处厦门岛北部,占据厦门岛48%的面积,总人口103万人左右。从三十多年前的小渔村,发展到如今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可以说正是“多区叠加”优势和经济发展的种种政策以及全区上下的努力换来了今天的成就。
1.1主要发展优势
首先,湖里区是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1980年,国务院批准在湖里2.5平方千米范围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邓小平同志来到厦门,在湖里亲手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随后,经济特区范围扩展到厦门岛,2010年扩至厦门全市。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湖里人接续奋斗。其次,湖里区是厦门重要的门户枢纽。湖里区位于厦门市域中心,拥有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高崎机场、邮轮码头、火车货运站、六条陆路出岛通道、厦金航线及正在建设的第二东通道都在湖里辖区。已经通车的地铁1#、2#、3#线都经过湖里,地铁密度全市最高。连接岛内外、辐射闽西南、融通海峡两岸、畅达国内国际的门户枢纽功能更加突出。
再次,湖里区产城融合度较高。金砖创新基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平台有力引领支撑;自贸片区、火炬高新区、两岸金融中心、创新园等重大片区和园区载体,与城区相互促进和融合,形成了湖里区独特的产业发展面貌。同时,依托上述园区平台载体,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维修、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在湖里蓬勃发展。
最后,湖里区未来有着继续发展的资本。湖里辖区面积小、土地资源稀少,因身处厦门岛内,使得土地资源价值高涨。当前,湖里区正在进行东部旧村改造,腾出了大量产业用地;同时,辖区中部、西部仍有部分“城中村”,未来也有可能进行拆迁再建设,北部机场片区近年内也会因为机场外迁带来更多产业发展空间。
1.2主要发展劣势
首先,湖里区当前的经济发展比较依赖龙头企业。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多数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还没有形成纵向配套、横向耦合、竞争力强的产业链群。从二产情况看,对龙头企业高度依赖,2020年湖里区有超过七成以上的工业产值来自于龙头企业,一旦龙头企业出现问题或者撤资,将严重影响湖里区的经济发展,而一些生根型、成长型企业当前还没有得到发展与提升。新旧动能接续不足,对房地产依赖度高,工业、商贸业、物流业等传统产业缺乏新增长点,以科技、创新为主的新兴产业培育速度偏慢,近年新上的重大重点项目大多处于建设招商阶段,效益尚未显现。
其次,民生短板亟须补齐,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当前,湖里区民生社会事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公建配套比较薄弱,教育、医疗、文体、养老、基础设施等历史欠账多、短板明显,未来需要对这方面重点进行弥补和完善。民生补短板领域支出需求较大,经初步测算,2021—2022年区级需投入污水管网项目改造资金7亿元,近三年新增教育经费总投入超过13亿元,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财政支出呈刚性增长,给湖里区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最后,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压力较大。城市化建设之后,湖里区还遗留了不少的“城中村”,这些“城中村”都存在人口密集复杂、流动性强、治安状况复杂等特点,管理难度特别大,且“城中村”环境面貌与城市社区存在明显差距,亟须改造提升。湖里区常住人口六成以上是外来人口,给公共资源、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带来压力。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城区品质和公共服务将对投资者产生吸引力。因此需要加快解决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招商项目加速落地。
二、湖里区招商引资的现状
2.1湖里区招商引资取得的成就
首先,招商项目落地加速。近年来,湖里区招商引资在谈项目多、落地项目多、投资金额大、落地投资速度快。在2020年全年全市招商引资实绩竞赛综合排名中,湖里区位列全市各区第一,特别是项目落地率达到48.3%,是2019年的3倍多。其次,项目质量明显提升。相较于之前,湖里区当下落地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台湾百大等高能级招商项目数量大幅度增长,2020年新增高能级项目将近四百个,是2019年的4倍左右,总投资额超过了1800亿元。再次,招商方向更加明确。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湖里区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而形成了总部、金融、医疗、文化、影视、科创等九大产业招商板块,这有助于湖里区更有目标、更有方向地抓实招商引资。最后,工作机制逐渐健全。湖里区成立专门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抓统筹、快决策,建立定期调度和向上沟通协调机制,打造专业招商团队,坚持“兵团作战”,形成了市、区、街联动多层次招商队伍体系。构建的企业大数据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招商项目基本信息、招商空间、招商政策及招商关键事件的全过程管理。
2.2湖里区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首先,招商引资还不够精准。虽然已经明确了九大产业招商板块,但在实际工作中,整体还处于“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阶段。主要问题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不知道去哪里进行招商,二是不知道去哪里才能够招到目标企业,对项目和企业缺乏有效的筛选,“打乱仗”的现象仍然存在。其次,空间保障还需要加强。对于需要使用土地的企业来说,很多时候土地出让速度较慢,拿地门槛比较高,都是关键的问题。当前湖里区由东部旧村改造腾出的产业用地,按照目前的出让节奏,全部完成出让需要十年左右时间。很明显这一时间过长,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最后,招商引资队伍素质需要提升。虽然湖里区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招商引资队伍,但在很多时候主动性不足,积极性也不够,同时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也需要提升。
三、厦门市湖里区精准招商对策建议
3.1强化机制保障
未来需要构建出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发挥出湖里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对“联动招商”“分级调度”等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充分运用产业办、招商落地办、前期办、重点办等推进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集中对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
3.2强化空间保障
未来需着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湖里区东部旧村征拆扫尾,加速规划建设科创园区,为项目落地提供更多的全新空间,把招商引资与征地拆迁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使得招商方向更加明晰,确保地块出让与项目落地滚动接续、良性循环。同时还需着力提升发展空间,优化湖里创新园、湖里创意产业园,盘活老工业区,让湖里区存量空间实现进一步的转型升级。此外,要提前储备更多的发展空间,支持更多的投资模式,鼓励支持区属国企通过适当拿地,建设一批办公楼宇和人才公寓,提升空间保障和人才保障的自主权。
3.3强化资金保障
发展过程中,需要切实发挥出湖里区产业引导基金对招商引资的促进与引导效果,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让主导产业发展成为基金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核心,举办更多的基金论坛方式以及座谈会,开展更高层次的基金招商活动,在确保基金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实现资本与项目精准有效对接。
3.4强化队伍保障
重点在于打造出一支更高素质的队伍,注重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熟悉掌握厦门市及湖里区的产业导向及招商政策,围绕招商方向主动对接、精准服务相关企业,为湖里区委区政府提供工作建议及战略参考,以招商为己业、为招商谋事业。充分发挥湖里区招商顾问优势,实现以商带商、以商招商,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性。
3.5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强化政策保障,梳理湖里区现有各项政策,并围绕九大产业招商板块继续研究出台更多有针对性、操作性、创新性的措施,不断提升落实政策的能力水平,促进政策落地见效。强化规划管控,盘活存量用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最大化,削减土地较少带来的弊端。深化“以地等商”“拿地即开工”等改革,通过土地的使用权力来吸引企业,让企业能够加快项目投资速度。
3.6实行项目科学决策
建立预审查制度,各个平台在工作过程中根据招商项目的实际对接情况,从税收、投资、收益三个角度对项目进行评估,开展企业调查,避免项目成为僵尸项目或者蜗牛工程,成为阻碍湖里区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作者:张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