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技招商存在的问题 绵阳科技招商的路径选择与探索
一、绵阳科技招商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1 绵阳科技招商的基本情况
第一,科技项目招引形成新模式。绵阳市积极引进包括中关村信息谷、中科钛领、绵阳黑马等运营团队,打破传统项目招引方式,探索从“2C”到“2B”的模式转变,实施平台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先后依托平台引进企业210家、科创及运营团队45个、专家人才210名,招引项目86个,引入国际尖端技术,激发了本土创新创业的活力。
第二,落地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绵阳市已建成国省级孵化机构53家,逐步形成包括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中试基地在内的全链条、全周期支撑体系。此外,绵阳市加快推进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市场化运营,实现技术与需求精准对接,2021年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首次突破20亿元,还有较大的潜力与空间。
第三,园区产业集群化初现雏形。绵阳市积极推进北斗卫星应用、新型显示、5G、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材料等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建设,初步形成高新区、涪城区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游仙区、江油市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安州区、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绵阳市12个园区聚集规上工业企业930户,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853.75亿元。
1.2 绵阳科技招商存在的问题
第一,科技潜能尚未有效释放。绵阳市高校院所处于科技成果转化链的前端,但其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率仍然不高,距离产业化尚有一定距离,从而引起“大科技小产业”的问题。例如,具有科技优势的核技术应用、智能制造、航空发动机、磁性材料等难以转化为应用成果。由于全市相对应的配套产业整体规模偏小,技术优势难以带动形成与之匹配的产业发展集群。
第二,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到催化作用的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尚未做大做强,绵阳市尚未形成综合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5],不能有力支撑本土创新型企业承接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溢出。由于全市成果孵化、交易和转化较少,大量技术成果束之高阁或外流。
第三,区域协同未有效形成。绵阳市尚未有效建立针对成渝区域的协同创新机制,在人才、产业引进培育方面没有形成错位发展。由于绵阳市区域竞争优势不明显,“高精尖缺”的战略型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带项目团队的科技领军型人才难以有效招引。
二、绵阳科技招商的路径选择与探索
2.1 拓宽招引渠道,推动创新资源快速集聚
聚焦创新要素和优势资源的招引、创新“招商引智”工作方式,是打造“科技招商引智”新渠道的有效途径,具体实现路径包括以下3个方面:
①通过借船出海以商招商。科技招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政府部门提供优质的服务对于在市场成长起来的企业来说比“政策比拼”更重要。因此,政府部门既要依托本地企业和平台做好招商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加强与重点招商对象的对接联系,在宣传绵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同时,更要打造“一站式”“保姆式”的营商服务环境,借助国内外知名高校在绵设立研究院这一“桥梁”,积极承接优质创新项目来绵布局发展。
②强化成果转化赋能招商。依托在绵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禀赋,由政府搭台,科研院所、企业和高校唱戏,促进院所、高校、企业和金融机构牵手,引导科技成果拥有方、技术需求方以及金融资本等创新要素的精准对接,引进龙头企业来绵承接成果产业化。
③充分发挥校友招商的作用,善于打“感情牌、亲友牌”,在优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中推进“1+1+N”的科技招商模式,即依托1个校友+1个知名高校和校友会及其背后的N群力量,着力引进高能级校友企业。
2.2 强化载体建设,提升创新资源承载能力
科技招商就是招商引资的升级,要想做好科技招商这篇文章,既要聚焦载体空间有效拓展、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在大力提升创新平台能级的同时推动创新园区提质增效,还要依托现有的优势载体提升科技招商的吸纳承接能力,其实现路径包括以下3个方面:
①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依托在绵科研院所和高校,积极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国省层面更多科技基础设施在绵布局,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区和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地[6],招引科技领军型人才带项目团队入驻,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②优化创新服务平台。鼓励各类主体建设创新孵化平
台,加快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探索特色服务和商业模式,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标准化、数字化,创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③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大力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鼓励各地不断拓展载体空间,推动构建特色园区“多点联动”的创新格局,发挥其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
2.3 优化创新环境,营造资源招引良好生态
“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地方的开放包容更能获得大发展。在科技招商中,相关机构要聚焦构建全方位、全链条、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招商的服务链条,具体实现路径包括以下3个方面:
①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引进培育高水平科技服务机构,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成化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效应,着力推动建设省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夯实科创企业、科创产业良好发展的基础,形成科技招商的强大吸引力。
②推动科技金融有效结合。金融是科技创新的催化剂,要发挥金融在科技创新中“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银行组建,支持新建科技支行等金融专营机构,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信贷产品的推广力度。引导知名私募股权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方面的创业投资机构来绵发展。
③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国家层面尽快出台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支持政策,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以绵阳“科创十条”“人才十条”为基础,制定集成度高、针对性强的本地配套政策,进一步保障招引在绵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土地、生产要素投入,同时,需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促进作用。
2.4 完善招引机制,强化科技招商发展效能
建立健全科技招商工作机制,关键在于落实,其实现路径包括以下4个方面:
①建立一支能打胜仗的科技招商队伍。科技招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紧密部署与谋划,既要对本区域的家底如数家珍,又要对招引对象知根知底,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首创精神,锻造一支具有“弱鸟先飞”“水滴石穿”进取意识的科技招商“铁军”团队。
②加强项目的凝练储备。充分认识“城市的发展靠产业,产业的优势靠链条”,立足地方产业园区创新需求,全面梳理分析重点招引区域的重点目标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等资源,精心策划并实施一批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产业项目,以此构建科技招商项目储备库,通过大项目的引领以及中小项目的支撑,形成协同作用的产业梯队,从而充分发挥项目、企业以及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
③建立项目信息共享机制。统筹协调市县联动一体化招商,建立科技招引项目进展通报机制,共享项目信息、共建活动平台、共促重大项目。
④明确奖惩结合的考核导向。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中国(绵阳)科技城高质量发展需要,兼顾量化性、差异性、操作性,将科技招商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职工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者:田勇,陈晓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