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要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明确地方经济发展优势,充分发挥职能,保障招商引资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招商引资是促进区域经济迸发新活力的有效途径,本质是通过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有效弥补地区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短缺问题,从而实现区域产业布局协调、营商环境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Y市位于我国西南部,截至2022年,其常住人口为3213.3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29129.03亿元,比2021年增长了2.6%。在该市38个区县中,14个区县人均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Y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名城、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目前,Y市产业体系比较健全,制造业大类行业基本齐全,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位居全国前列。Y市还按照“一区两群”思路规划产业布局,整体统筹协调,全面整合各个区县的资源,重点打造、发展优势区域,实现产业链上下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区域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经过综合分析Y市招商引资的情况,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招商引资水平的提高。因此,政府应发挥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该市招商引资的发展。
一、政府未能准确把握角色定位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和政府关系紧密,政府既要及时对市场进行合理干预,发挥行政职能、法律职能、经济职能的作用,又要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地方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政府必须把握好尺度,正确发挥引导作用,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效。Y市政府在招商的过程中存在职能错位的问题,地方政府与工商部门、招商部门等沟通不畅,直接采用下命令的方式展开工作,非常容易出现矛盾,影响工作效率,阻碍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全民招商的背景下,政府需要与多个意向企业展开业务对接。但是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不同条块的职能划分不清晰,其公共服务水平较差,在实际工作中越位干涉、互相推诿的现象频发。另外,由于市场竞争规则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市场经济秩序不成熟等因素,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未能发挥适度的干预作用,不仅可能滋生腐败问题,而且会引起投资商的不满,降低其对政府的信任度。
二、招商引资方式缺乏创新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结合新形势制定新的发展策略。Y市政府还存在招商理念更新慢、创新突破不足、招商方式的专业性跟不上时代步伐等问题。同时,该市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对国家经济政策、地方经济发展优势、土地资源、产业布局等信息了解不到位,对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要求把握不足,缺乏对重点产业的敏感度,很难捕捉到重要的招商信息,导致该市的新兴产业吸引力不足,难以进一步延长地方经济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三、投资环境服务配套不足
招商引资工作想顺利开展,不仅需要良好的政府服务,还需要优质的营商环境。投资商重点关注的问题有土地要素、基础设施建设、竞争环境等。目前,Y市地区营商环境较差,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设定严格的标准,忽略了引进项目应适应该地区的发展需要的要求,对引进企业的环保意识、商誉等的重视程度也较低,存在盲目招商的现象。同时,Y市在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方面具有良好的产业优势,但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高新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不突出,引进企业的规划和布局十分零散,并未形成强有力的聚合力。此外,部分产业开放发展不足,体制机制不灵活,功能不完善,未统筹安排引进项目,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四、招商引资专业人才缺乏
一方面,Y市招商引资队伍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组建招商引资人员时,以地方招商局为主,只从地方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抽调人员,所选拔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其中很多人员没有从事招商引资工作的经验,在工作对接时缺乏谈判技巧、组织协调能力和大量的知识储备,导致招商引资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Y市缺乏对高层次招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才加入招商引资队伍,但是该市政府并没有面向社会广泛引进人才,而是依旧通过公务员考试的方法招引人才。人才工作经验不足,且服务意识不强,很难及时解决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给招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作者:吴康海)